值值值 > 最新优惠 > 杂七杂八 > 优惠详情
88岁的袁隆平再创新举!一招黑科技,多养活5亿人

88岁的袁隆平再创新举!一招黑科技,多养活5亿人

袁隆平没有拿诺奖,是诺奖的遗憾
6年前更新

前几天在微博看到了一个好消息。

今年,我们就会开始在国内大范围试种海水稻了。

»»» zhizhizhi.com 提醒您:1. 促销会结束,请尽早去买。2. 提倡合理消费,不能只是买买买,买自己所需,且要买得值。

而且,袁隆平说如果推广成功,这个海水稻技术有望每1亿亩多养活8000万人!

有些人可能不太清楚,这个海水稻是个什么东西呢?

我简单解释一下。

大家都知道,盐碱地在自然条件下是种不了庄稼的,只能白白浪费掉。

但是这个海水稻偏偏就可以在盐碱地里长。

要知道,中国有10多亿亩盐碱地根本种不了庄稼,大多数只能搁在那里荒着。

按照袁隆平的估算,如果海水稻的推广面积能达到2-3亿亩,也就能多养活1.6亿人左右,可以让我们国家耕地的压力大大减小。

可是,在这个新闻下面,我依然看到有不少人在喷这项技术。

他们觉得海水稻的推广普及会破坏生态环境,他们觉得中国人吃饭早就不是问题了,没必要把盐碱地都变成耕地。

其实,他们不了解的是,我们虽然普遍小康了,人人都吃得好了。

但是我们的粮食供应决不能说是高枕无忧,耕地面积也存在隐患,不断研究新的技术很有必要。

有人可能要问了,咱们中国这么大的地方怎么农业还有问题呢?

的确,咱们中国地大物博,而且自古以来都是农业大国。

人人自带种菜技能,有菜园子要种菜,没有菜园子把阳台改成菜园子也要种菜。

全是水就在南海填个岛种菜。

在南极冰天雪地就搞个大棚种菜。

在太空没有重力就在宇宙飞船里种菜。

能上九天种菜,能下五洋种菜,你要说中国的农业有问题,很多人肯定难以相信。

但是实际上,我们虽然国土广袤,但是因为地形复杂,山地、高原广布,能用作耕地的地方其实少得可怜。

中学地理上就说了,咱们中国是三级阶梯地形。

只有东北和东南部极少的地方算是平原地区,西部大片的地方都是难以进行农业的山区、高原。

咱们中国的耕地少到什么程度呢?就拿美国来比较吧。

美国和咱们中国在同一纬度线上,美国整个国家绝大部分地方都是大片大片的平原地区,非常适合发展农业。

美国耕地面积有28亿亩,占全世界的13%,加上美国人口数量不多,只有3.23亿,对农作物的需求量不大。

美国农民地多得种不完,他们种地的时候是机械化旋转喷灌,旋转喷出来是一个圆形。

所以为了增大效率,他们干脆就把地也种成圆形的。

那圆和圆之间的那些咋办呢?不种了,就这么晾着,反正地多得种不完。

因为这,美国的耕地有20%左右都是闲置的。

而且正儿八经种地的地方隔年还会休耕一年,让土地休息一下,可以说是相当土豪了。

但是我们中国就很难了。

我们全国的耕地20亿亩左右,占全世界的7%,但是我们要养活近14亿人,是美国的好几倍。

而且,这些地方还有很多不是平原。

耕地都是梯田,也没法儿用大型机器咔咔上,种地的效率相对会比较低。

如果咱像美国人一样,20%的地不种,隔年还休耕,那是要饿死人的。

事实上,往前看,咱们过上人人吃饱饭的日子也没有多少年。

在几十年之前,在三年自然灾害时期,因为人祸和天灾被饿死的人太多了。

在上世纪70年代的时候,大部分农村地区还是吃了上顿没下顿。

文革后有很多年轻人拼了命去考大学,其中有一个原因就是“上了大学就能吃大米饭”。

那个时候,全中国都解决不了人人一碗大米饭这样在现在看来无比普通的事。

然而,袁隆平却办到了。

袁隆平是江西省德安县人,1930年在北京出生。

在那个动乱的年代,他跟着父母从北方跑到南方,一边四处避难,一边断断续续读到了中学,后来又上了西南农学院。

1953年,袁隆平从西南农学院毕业,分配到湖南的一个农校教书。

那个时候,老师地位还特别低,大家都叫老师“臭老九”,袁隆平更是默默无闻。

三年灾害时期,袁隆平看见太多饿死的人了。

1959年大旱,一年地里都没有收成,袁隆平走在路上都能看见有人饿死在田坎边上,饿死在桥下和路边。

那一副凄惨的景象深深刺痛了他。

袁隆平那时候起就下定决心,一定要让中国人都吃饱饭!

所以,即使是在教书,袁隆平也没有放弃手上的科研。

可是那个时候,世界上做杂交水稻的人也不少,但还从来没有人做成过。

在袁隆平之前,美国、日本都做过杂交水稻的研究,美国人还专门成立了一个项目。

但是,他们最后都失败了。

美国人研究的结果是:杂交水稻有优势但是我们做不出来。

日本人直接就认为,杂交水稻这个东西就没有优势。

也就是说,当时世界科研水平顶尖的两个国家都没有做出杂交水稻,甚至还有很多科学家认为杂交水稻就不可能做成。

然而,1966年,袁隆平在中科院的《科学通报》上发表了自己的第一篇论文《水稻的雄性不孕性》。

他认为,水稻是可以杂交的。

这在当时外国人的眼里,袁隆平说这话肯定是脑子有问题。

世界权威的美日都做不出来,你一个中国的普通老师说能做不是在扯淡吗?你跟那些说地球是平的民科有啥区别?

但是袁隆平不是民科,他详细给出了自己的理论,大家看完都认为具有一定的可行性。

于是,1971年袁隆平被调进湖南农科院专门研究杂交水稻。

因为解决的是迫在眉睫的大问题,国家是要钱给钱要人给人,还在海南岛专门划了一块试验基地给他。

数年的研究,上万次的杂交实验,1974年,杂交水稻种子培育成功!

几年前美国日本都没做出来的东西被袁隆平做成了!

两年之后,杂交水稻开始推广,平均每一亩地都比以前多产了60公斤。

到了1980年后,全国都掀起了杂交水稻的风,我们在种植面积不断下降的情况下,水稻总产量反而蹭蹭上涨。

中国人慢慢地都能吃得饱饭了,从1955年开始实行的粮票也在1993年正式成为历史。

可以说,我们用全世界7%的耕地养活全世界21%的人口,袁隆平功不可没。

到了2003年,中国大陆一半以上的水稻用的都是袁隆平的品种,全世界20%的水稻都采用了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技术。

有无数人因为他的技术解决了吃饭的问题,他也因此被国际科学界称为“杂交水稻之父”

现在,我们的粮食自给率,已经到达了95%以上。

从各种粗粮到鸡蛋、牛奶这样的农副产品,我们都形成了非常完整的供应系统。

中国人已经从普遍吃粮食变成了普遍吃肉。

我们已经摆脱了贫困,我们不再为了饿肚子而烦恼,而是开始讨论怎么样吃得好怎么样吃不胖。

但是,因为在之前为了让全国人吃饱饭,我们大肆开垦了很多荒地,一定程度上破坏了自然环境。

土地也常年种植不休耕,加上有一些农药和重金属污染的问题影响了种粮食的效率,还让一些土地得了“土壤病”。

根据数据显示,因为种种原因,中国的耕地已经有19.4%受到了污染,有0.5亿亩地已经不适合耕种了,有2亿亩的地都存在安全隐患!

也就是说,我们中国的耕地还存在不小的压力,决不能掉以轻心!

粮食自给自足是一件大事。

以前为了吃饱饭开荒是必须的,但是现在吃饱了就要为子孙后代多考虑一点。

咱们肯定不希望我们的下一代没有足够的地种粮食吧?

所以,现在咱们在农业上的态度,是在治理污染的同时,也要保证我们能用更少的地养活更多的人。

这,就是海水稻这项技术在解决的问题。

这,也是袁隆平一直在努力解决的问题。

做成杂交水稻之后,按理说袁隆平早已经功成名就了。

他当初想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现在也基本实现了,他只需要好好养老就行了。

可是,袁隆平却不愿意休息,他已经快90岁了,依然带着自己的团队不断地在新技术上寻求突破。

他对自己的学生有很高的要求。

在他的手下无论你是硕士生还是博士生,一定要到田里到地里去实地查看,电脑里是种不出水稻的。

前两年,袁隆平的团队利用了基因技术敲掉了水稻里的吸镉基因。

让水稻不用再受镉污染的危害,让我们每个人都能吃得更安全。

2014年,他又和海水稻的发现者科学家陈日胜一起进行海水稻的改良,也成功让海水稻成了国家级项目,要到了足够多的研究经费。

海水稻之父 陈日胜

很快,他们的试验就有了成果,海水稻的改良试验成功了。

现在,海水稻开始了大范围推广。

如果海水稻能够推广成功,就相当于我们中国又多了2亿亩的耕地可以用。

有了这2亿亩地,原来耕地的压力就小了,有些土壤肥力下降严重的地也就能重新还成森林了。

也就是说,这项技术非但不会破坏环境,反而能更好地保护环境!

那些说会破坏生态环境的根本是无稽之谈。

而且,不止我们中国,全世界也有143.157亿亩的盐碱地。

即便其中只有二十分之一的地能够种植海水稻,也能多养活5亿人!

在我们一带一路的沿线,在东南亚的3亿亩盐碱地上,这项技术也派的上用场。

要知道,虽然我们现在日子过得好了,但是在全世界还有8亿人吃不上饭。

尤其是在贫困的非洲,还有很多人要靠其他国家的粮食救济才能活命。

可以说,陈日胜和袁隆平的海水稻非但可以造福中国人,还可以造福全人类。

看到这个消息时,心里除了欣喜更多的是为袁隆平爷爷为代表的这一代中国科研人,这种骨子里的创新精神而感动。

就拿袁老来说,他从1960年开始用了整整14年的时间独自扎根在田野里,为积贫积弱的中国在全世界范围内第一个培育出了杂交水稻。

从那一天开始,他的名字就和“让全世界的人吃饱饭划上了等号。

可以说,只要是中国人就没有不知道袁隆平的,单凭那一项成就他的名字早就足以彪炳史册。

可是,在成名之后他没有安然躺在功劳簿上,而是不断地创新出成果,不断地替我们这些老百姓替我们的子孙后代,去考虑我们甚至都意识不到的问题。

在杂交水稻之后,他又取得了多项研究成果:

70岁,他成立了转基因应用研究室、分子育种研究室,从全国招聘了数十名高级专业人才。还把儿子袁定阳送到香港中文大学专攻转基因。

85岁,他和团队基改育种“双季超级稻”达成早季亩产703公斤

87岁,他和团队研制成功水稻亲本去镉技术,我们再也不必担心吃的大米镉超标

88岁,他和陈日胜改良海水稻成功,加以推广后,也许可以多养活5亿人

他活了一辈子,工作了一辈子,也为全世界人的吃饭问题努力了一辈子,创新了一辈子。

我知道,大家对他已经再熟悉不过,可我还是想讲一讲他。

因为他今年已经88岁了,上一代像他这样的科学家有很多也是这样的高龄,他们中的一些人甚至已经离我们远去。

作为国家的建设者,当上一代人已经老去,我们这一代人需要做的能做的,就是传承或继承衣钵或传承精神。

因为这个还有很多不足的国家,正等待着我们继往开来。

文章转自公众号乌鸦上尉

下载干净清爽无广告的值值值App,第一时间得到内部特价;点此领取隐藏优惠券,先领券再下单。

您已经投过票了!
下面的好东东,您也许会喜欢